核心提示:2018年,江苏省财贸轻纺工会联合省纺织工业协会,从职工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工资问题入手,选择纺织行业代表性强、覆盖面广的运转工、缝纫工、保全工这三个工种,对全省1000名纺织一线职工开展了收入状况连续跟踪抽样调查。
近年来,纺织产业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,一是招工难、留人难;二是一些企业因劳动用工等原因,选择“走出去”到中西部地区、东南亚或非洲等投资办厂。
2018年,江苏省财贸轻纺工会联合省纺织工业协会,从职工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工资问题入手,选择纺织行业代表性强、覆盖面广的运转工、缝纫工、保全工这三个工种,对全省1000名纺织一线职工开展了收入状况连续跟踪抽样调查。
江苏省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国的1/5,外贸出口全国第三,约占全国的1/6,总量居全国第一。全省现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7000多家,从业人员300多万。
这些宝贵的数据,折射出职工收入与招工难、留人难等问题的内在联系,为行业、企业进一步促进职工体面劳动,推动产业健康发展,提供了依据与参考。
工资水平和增幅低于省平均水平
八成职工表示无岗位晋升
调研显示,样本职工工资水平低、增幅小。根据省统计局的资料,2017年,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78267元、49345元,同比增长9.4%、 4.6%。纺织职工应发工资48351元,增长0.9%,工资水平和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职工岗位晋升停滞、薪酬调整频次较低。2017年整体薪酬调整频次主要是一年一调,平均调整幅度是5.6%,另有四成职工表示不清楚或工资未调整,整体职工对薪酬情况的知晓度较低。近两年,有八成职工表示无岗位晋升,比2017年调查数据提高5.9%。
职工加班现象普遍,同比2017年加班时长减少。2018年, 74.4%的职工表示有加班现象,平均每周加班7.4小时,比2017年调查数据减少1.5小时。加班职工中有74.6%的职工所在企业以发放加班工资为主,其中近六成职工表示加班工资是按照国家标准计算,比2017年调查数据增加9.7%。
职工基本能及时收到足额工资。2018年有95%的职工收到企业及时足额发放的工资。按照企业类型,国有企业和外商、港澳台商合资/独资的企业基本及时足额发放工资,私营企业有7。6%的职工表示出现足额不及时或及时不足额的现象。
纺织企业工会覆盖率高,基本做到员工关怀。有九成以上的职工所在企业有工会组织,其中九成职工表示工会开展节日发放慰问礼品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活动,有丰富员工生活等关怀措施。
职工队伍年龄老化、年轻人从业意愿低。因纺织行业工作环境噪音大、粉尘多、湿度大、劳动强度大,工作两三班倒,工作内容单一繁琐,行业整体薪酬和保障水平低,难于实现自我价值等,造成年轻人对行业望而却步,一些企业职工队伍出现年龄断层,后继无人现象。
“机器换人”现象较普遍。国有企业和外商、港澳台商合资/独资企业均有五成以上职工表示企业出现机器换人现象。替代的主要是细纱工、络筒工和缝纫工。被替换下的职工主要是转其他工种或操作及管理新机器设备。
切实为纺织企业减负
建立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导向机制
如何改变这种局面?调研报告指出,首先要切实为纺织企业减负和
[1] [2] [3] 下一页